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转发关于举办农业环境科学峰会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日期:2007-10-16     浏览次数: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

农气会字【2007】002号

关于举办农业环境科学峰会的通知

2007年10月 中国?北京

各有关单位:

农业环境是农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直接危及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也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推进农业环境及气象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是历史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7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50周年,值此之际,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为加强农业环境领域的科技发展,更好地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宗旨,围绕与农业紧密相关的环境资源重大科技问题将举办峰会,进行高层论坛及战略研讨。此次峰会定于2007年10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演讲,同时将邀请有关媒体现场跟踪报道。

会议还将讨论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协作网组建问题,该协作网旨在通过民间方式建立有效协作机制为国家制定农业环境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农业环境科研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等提供决策建议,并对涉及农业环境科学前沿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协作攻关。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协作网的运作,将以现有国家、省、地农业科研机构、气象部门和部分高等农业院校从事农业环境和农业气象研究的部门和单位为主,以农业环境科学重大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该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和服务。此外,协作网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环境科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峰会主题 

农业环境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二、峰会宗旨

展示中国农业环境科学与农业气象科学发展水平和技术成果,规划学科发展目标、凝练学科重要科学问题,引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

 

三、峰会主要内容

1.  农业气象科学成就回顾

2.  农业气象科学基础理论与前沿领域

3.  气候资源优化利用理论与技术创新

4.  生物资源与农业环境

5.  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及调控途径

6.  中国农业环境科学协作网络协调与合作机制

 

四、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拟于2007年10月25~27日。

地点:中国.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五、会议组织形式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六、日程安排

1、10月25日报到

2、10月26日开幕式、大会报告

3、10月27日小组讨论、闭幕式

 

七、论文征集

本峰会目前向社会公开征集相关论文,其格式请参照《中国农业气象》刊物相关要求,字数在3000-5000内。论文作者请于2007年10月15日前将论文摘要,10月20日前将论文全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秘书处,会议将正式出版论文集。会议将安排大会报告,欲在会议上发言的同志请提前准备Powerpoint文件。

 

八、有关事项

1、分会要求各理事单位和理事认真撰稿,并至少撰写或推荐论文1篇。

2、参加本次峰会的人员,请于2007年10月10日前将会议回执通过Email或传真给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秘书处,以便统一安排会务。

3、报到地点: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址、线路见后备注);

4、费用:食宿自理。

 

联系人:尹燕芳、孙忠富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秘书处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8919772,010-62119558

Email: yinyf@cjac.org.cn

附件:1、回执表;2、撰稿须知

注:会议通知和回执表可通过网上下载,网址:http://www.meteorology.org.cn 或http://www.nyqx.org.cn

 

2007年9月28日


备注:

1、乘车线路:北京站乘地铁至西直门,乘651路公共汽车至中国农业科学院下车;北京西站乘公共汽车(320路等多条线路)至中国农业科学院下车

2、住宿地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3、接到通知后,请务必填写好回执,预定火车票和机票要详细填写。


 

附件一:

“农业环境科学峰会”回执表

 

姓    名

 

性别

 

职称/职务

 

电    话

 

传  真

 

邮   编

 

E-mail

 

身份证号码

 

单位地址

 

单位名称

 

论文题目

 

是否准备在大会或分组会上发言

是/否

是否安排住宿

单间    

标准间

入住时间

 

 

 

返程机票

车次

目的地:       时间:      车次:    航班:

其它建议

 

备    注

 

 

 

附件二:

《中国农业气象》撰稿须知

一、《中国农业气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农业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反映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农林水产业与气象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国内外有关专题研究动态综合评述等,涉及包括全球变化、区域农业气候、减灾防灾、干旱与节水农业、作物气象与农田小气候、农业减灾防灾、农业生态环境(包括产地环境)、3S技术在农业气象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本刊为中央级刊物,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农业科技论文数据库” 统计源期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曾获1990年全国优秀农业专业期刊二等奖,1992年北京优秀期刊编辑质量奖、期刊效益奖和办刊条件奖,1996年全国农业优秀期刊提名奖等。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专业人员、大专院校师生投稿和订阅。

二、来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重点突出、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全文包括中、英文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正文要求按照研究论文的标准格式书写(参见近年本刊刊登的论文),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四大部分。引言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研究工作的现状,本研究与前人研究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意义。

2.文中的外文字母应分清文种、大小写,除特殊字母外,数学公式中的字母一律采用正体,公式中符号、上下标要清晰可辩,量的单位要求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如面积单位一律用hm2(公顷)。

3.文中图表宜少而精,图与表不重复。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表的结构要简明,表内各栏目中的参量应注明单位;插图要求清晰美观,双栏图宽不超过7cm,通栏图宽不超过12cm,图中文字用六号(或7磅)宋体(具体参见近年本刊刊登的论文),用Excel所做图形须粘贴为可编辑部格式以便编辑加工。

4.在论文的首页下侧请用6号字写出:

基金项目:即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的名称及编号。

作者简介:即第1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或E-mail址。

5.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出,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正文中在应用参考文献的句子后右上方用数字(外加方括号)标明,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列入。参考文献作者人数在3名以内者应全列,超过3名者只列前3名,其后加“等”。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为:

(1)著作类:[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献类:[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3)论文集中析出文章类:[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100].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类:[序号]作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随稿可推荐1-2名有关研究方面的专家(姓名、职称、地址、电话、Email址),供编辑部参考送审。

三、由于人员有限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如需退稿请来稿时说明。一般3个月内未收到修改或录用通知,请作者自行处理。3个月内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否则后果自负。发表稿收取版面费,并酌付稿酬。

四、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台湾华艺数位中文电子期刊(英文简称CEPS)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并赠送3册期刊。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来稿时声明。

五、按本刊编辑部意见修改完的稿件,请将修改稿的电子版(Word格式)发至本刊编辑部E-mail信箱。

本刊接收书面文稿和电子邮件(附件)形式投稿,E-mail:zgnyqx@cjac.org.cn 或leishl@cjac.org.cn

本刊网址:  http://www.cjac.org.cn/xhak/nyqx 或http://zgnyqx.periodicals.net.cn

 

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ios/安卓版-Webgame Platform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