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推广
首页» 科研推广» 科研平台
 

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次数:

     

平台名称: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image.png

平台负责人:任小龙

产业研究方向: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平台介绍:实验室围绕我国旱作农业区降水少、利用率低、利用难度大的问题,以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为核心,从旱地作物生理生态、旱作节水栽培技术与耕作体系入手,以旱地作物水肥高效利用和生产系统可持续性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旱作农业区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核心,揭示西北旱作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研发西北旱地作物养分与水分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创新西北适水高效的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服务和支撑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区农业发展。

创新成果介绍:

1. 制定了《旱区农业 术语与分区》国家标准

由实验室贾志宽教授起草制定的国家标准《旱区农业 术语与定义》于2022年10月12日正式发布,2023年5月1日实施。自此,旱区农业有了标准的基础术语定义和分区指标。制定该标准首次理清旱区农业相关术语概念等,使之更规范标准,还将200、350、450、550和650 mm降水量作为不同旱区划分的主要指标。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农业领域,特别是北方旱区农业的研究应用、成果传播交流、书刊出版及文献存储检索等有重要作用,为旱区标准定义和判定提供依据,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提供科学支撑。

2. 创新了杂粮优质抗逆增效技术

实验室小杂粮团队开展了杂粮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与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第一位完成单位),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位完成单位)。重点揭示了糜子产量和品质形成机理,探明了糜子黑穗病害致病机理、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明确了主要栽培措施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集成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构建了“高校+农技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基地”的产业化示范推广模式,带动了区域优势小杂粮产业发展。

3.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白俄罗斯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顺利,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示范推广稳步推进。如引进并展示小麦、大豆、荞麦、糜子、豌豆等作物新品种120余个;联合选育的小麦品种XN198完成白俄罗斯小麦品种适应性鉴定,进入区试、审定程序;2022年示范园获批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带一路”国际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研发的小麦宽幅播种机在示范园试机成功并投入使用;共同编著出版了《“一带一路”农作物新品种与新技术(白俄罗斯卷)》;完成白俄罗斯及中英俄标准翻译34项,与俄罗斯联合出版了国际小米年学术专刊。

image.png

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ios/安卓版-Webgame Platform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