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1.依托学科专业设置
一个一级学科:作物学
两个二级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1998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2.依托学科学位授权点
一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农学
二个博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
三个硕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生态学
三个本科专业:农学(陕西省名牌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
二、已有基础条件
1. 学术队伍
主要依托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共有专业人员35人。教授、研究员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高级职称1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6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
在整个35人的学术队伍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具有硕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的9人中,年龄集中在36-50岁的为5人,占高级职称人数的55.6%。
表1 学术队伍职称与年龄结构
| 
 年龄 职称  | 
 25岁以下  | 
 26-30  | 
 31-35  | 
 36-40  | 
 41-45  | 
 46-50  | 
 51-55  | 
 56-60  | 
 合计  | 
| 
 正高  | 
 
  | 
 
  | 
 
  | 
 1  | 
 3  | 
 2  | 
 1  | 
 2  | 
 9  | 
| 
 副高  | 
 
  | 
 
  | 
 3  | 
 14  | 
 2  | 
 
  | 
 
  | 
 
  | 
 19  | 
| 
 中级  | 
 
  | 
 3  | 
 1  | 
 
  | 
 
  | 
 
  | 
 
  | 
 
  | 
 4  | 
| 
 初级  | 
 2  | 
 1  | 
 
  | 
 
  | 
 
  | 
 
  | 
 
  | 
 
  | 
 3  | 
表2 学术队伍学历与年龄结构
| 
 年龄 职称  | 
 25岁以下  | 
 26-30  | 
 31-35  | 
 36-40  | 
 41-45  | 
 46-50  | 
 51-55  | 
 56-60  | 
 合计  | 
| 
 博士  | 
 
  | 
 
  | 
 2  | 
 4  | 
 2  | 
 
  | 
 
  | 
 
  | 
 8  | 
| 
 硕士  | 
 
  | 
 2  | 
 15  | 
 3  | 
 1  | 
 
  | 
 
  | 
 
  | 
 21  | 
| 
 本科  | 
 2  | 
 1  | 
 
  | 
 
  | 
 
  | 
 
  | 
 1  | 
 2  | 
 6  | 
2.知名专家
王立祥 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突贡专家和优秀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高效耕作制度和资源生产力研究,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发表中国北方旱区农业科学专著和国家优秀图书奖。
贾志宽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旱地农业研究,尤其对旱区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生态农业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农业部948引进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及陕西省、宁夏自治区科技项目12项,出版专著与译著5部,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现任《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主编。
柴 岩 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致力于糜子、荞麦、食用豆类品种资源、育种、栽培与加工利用和马铃薯、苜蓿良种引种与鉴定等项目研究,同时在陕北长期从事杂粮等农业技术推广和基地建设等工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育成并推广了榆荞2号(甜荞)、榆荞6-21(苦荞)、榆糜1号(糯性)、榆糜2号(粳性)等品种,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同时获得国家科委扶贫办振华科技扶贫奖等表彰奖励多次。
薛吉全 研究员,自1988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栽培生理、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等方面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以上课题14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4项,在《作物学报》、《应用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张保军 教授,长期从事作物栽培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多年来,主讲《作物栽培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seminar讨论》、《农业推广学》、《作物栽培生理》等课程。指导研究生13人,本科生16人,青年教师2人,主持完成“农作物教学实验标本区的创建与应用管理”,“农事操作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 “挫折教学法的创建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等3项课题,分别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研究生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和承担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子专题十多项。发表科技论文52 篇。
李 军 副教授,博士,长期从事农学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讲授本科生课程耕作学、农业信息技术等8门,讲授研究生课程农业系统工程、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等4门,年均课程教学工作量450学时,超额完成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完成教改项目2项,创立新课程2门,主编和副主编教材5部,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获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励一次。该同志参加和主持重点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奖论文5篇,合作出版科研著作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
3. 实验室及设备
(1)重点实验室
①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
农业部半干旱地区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
②现有教学实验室
教学上建立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即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实验室、遗传工程实验室,作物育种与种子实验室。共分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品质分析、种子学等实验室15个。
(2)实验室设备
具有500元以上用于科研、教学仪器设备1335台(件),主要设备见附件。
(3)教学与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分别在宁南(海原)、陕北(洛川、米脂)、关中(渭南、咸阳、宝鸡)、甘肃(张掖)、河南(虞城)以及秦巴山区等不同气候和生态类型区建立研究和推广基地14个。
三、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一直是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的优势学科,“九五”以来的主要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
(1)科学研究
“九五”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38项,省部级67项,累计科研经费3262.4万元。
(2)科技成果
“九五”以前获重大科研成果54余项,其中:
①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② 主要类型旱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及调控技术研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③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海原)农业持续发展综合研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④ 西北黄土高原农田降水生产潜力及开发途径,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⑤ 陕西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⑥ 渭北高原春玉米高产技术开发,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⑦ 渭北旱原小麦增产技术综合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⑧ 渭北旱原油菜综合高产技术开发,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
⑨ 大荔棉花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陕西省科技推广二等奖;
⑩ 宁夏半干旱区农林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五”以来获各类成果3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6项;另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1)国家级奖励
⑴ 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
⑵ 中国优质气象生态区划,农业部农业资源及区划一等奖,1996年;
⑶ 《农业生态学》教材,国家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1996年。
(2)省、部级奖励
⑴ 陕北主要小杂粮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陕西省政府二等奖,1998年;
⑵ 小麦新品种—小偃22,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
⑶ 旱地提高水分生产效率途径之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
⑷ 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2002年;
⑸ 宁南旱区稳定型种植制度研究,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⑹ 小麦新品种陕旱8675的选育与推广,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⑺ 小滨麦抗病、优质新种质创造,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
⑻ 丰产、兼抗棉花新品种6192选育及推广,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
⑼ 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⑽ 玉米新品种陕单911,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⑾ 甘薯新品种“秦薯四号”的选育,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⑿ 玉米新品种西农11号选育与推广,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
⒀ 面包小麦新品种—陕麦150,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
⒁ 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西农2611选育,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
⒂ 玉米杂交种陕资1号的选育与推广,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⒃黄土台塬区(乾县)粮食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
“九五”以来通过国家、省审定各类农作物品种28个,其中小麦常规品种15个,小麦杂交种2个,玉米杂交种3个,棉花、油菜、油葵、旱作杂粮等品种8个。
“九五”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56篇,出版专著28部,其中中国北方旱区农业获国家优秀图书奖(1998),1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等国家检索机构收录。
四、 人才培养
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732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72名,学士2640名。
目前在校学生743人,其中博士生22名,硕士生30人,工程型专业硕士学位85人,本科生606人。
选派出国留学人员30余人次,培训青年教师35余人次。
五、“十五”建设内容与目标
1.总体思路与总体目标
(1)总体思路
在“七五”至“九五”持续承担国家旱地农业攻关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旱作农业研究、示范、教育相结合为主要目标的体制平台上,重点依托本项目内已有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重点学科,农业部旱地农业开发实验室、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和主要降水类型区旱作农业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基地,以及旱作农业技术研究学科齐全、经验丰富、势力雄厚的学术队伍,紧密联系我国北方旱区旱作农业技术工程,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现代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从作物品种抗旱性改良与作物抗旱生理生态基础研究入手,探索提高作物及其品种抗旱性的遗传规律以及抗旱生理生态机理,集成和组装坡改梯农田基本建设技术、土壤耕作蓄水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蓄水保墒技术、降水资源化径流农业技术、化学抑蒸蓄水保墒技术、农田以肥调水技术、抗旱作物和品种选配技术和旱作农区作物合理布局技术,揭示主要类型旱作农区旱作农田水分动态、降水生产潜力及其增进途经,建立主要类型旱作农区农田旱作技术规程和抗旱节水持续高产高效农林牧结构模式,实现旱作农区有限降水的高效持续利用和农业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旱作农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旱区农区的生态环境,达到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建立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技术研究的核心基地,培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旱作农业技术研究队伍,在旱作农业学科建设和旱作农业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2)总体目标
①充分挖掘北方旱作农区作物抗旱种质资源,利用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深入研究旱作作物抗旱遗传机理和品种抗旱性改良技术途经,筛选抗旱作物种群和选育抗旱作物品种,建立“北方旱区农作物抗旱性遗传改良与种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建成“国家北方旱区农作物抗旱种质资源研究繁育基地与种质库”,为北方旱区作物抗旱性研究和育种提供抗旱种质资源,并成为国内外农作物抗旱种质资源交流的基因库。
②系统开展农作物抗旱生理生态基础研究,广泛研究作物抗旱特征和特性,探索作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定量研究SPAC系统水分运移规律和增进作物抗旱性能的机理,研制增进作物抗旱性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为抗旱作物种群筛选、作物抗旱育种、抗旱节水技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学科优化组合和交叉,建立“国家作物抗旱生理生态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为旱作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和技术储备。
③在北方主要类型旱区建立若干个旱作农业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基地,系统研究改梯农田基本建设技术、土壤耕作蓄水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蓄水保墒技术、降水资源化径流农业技术、化学抑蒸蓄水保墒技术、农田以肥调水技术、抗旱作物和品种选用技术和旱作农区作物合理布局技术等技术措施的抗旱节水机理和抗旱增产增收效应,集成和组装适应不同类型旱作农区各种作物抗旱节水栽培技术规程,成为北方旱作农区旱作农业技术孵化基地和示范辐射中心,推动旱作农区农作物产量水平的不断增进。
④在主要类型旱作农区建立若干旱作生态农业研究和示范园区,根据生态农业工程和农业技术经济原理,以提高旱作农区系统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为目标,评价和筛选增进旱作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农林牧生态农业结构优化模式,探索不同类型旱作农区退化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模式,组建旱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方式,促进旱作农业地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⑤在北方主要类型旱作农区,应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连续动态监测气候变化、土壤水分利用和作物长势与产量动态,研制北方防旱抗旱预警、旱作农业管理与技术咨询系统,为中尺度和大范围防旱和抗旱管理工作提高宏观决策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我国北方地区总体防旱和抗旱能力。
⑥通过学科交叉、机构整合和人员协作,改变我国旱作农业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力量不足、人员分散、水平较低以及应用技术研究单项研究居多、综合研究较少的现状,搭建旱作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的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建成“国家旱作农业技术示范园区”。
2.“十五”期间的建设内容
(1)研究方向
① 农作物抗旱种质资源改良利用与抗旱遗传机理研究;
② 农作物抗旱生理生态基础与抗旱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创新;
③ 主要类型旱作农区主种作物抗旱节水技术机理与旱作农田作物栽培技术规范集成研究;
④ 主要类型旱作农区旱作生态农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研究;
⑤ 北方旱区防旱抗旱预警、旱作农业管理与技术咨询系统研究。
(2)队伍建设
涌现国家、省(部)级拔尖人才和在国内外本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人才3~5人;每年培养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20名,本科生100人,形成一支旱作农业技术工程研究优势群体与人才库。
(3)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设
组建“北方旱区农作物抗旱性遗传改良与种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作物抗旱生理生态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建成“国家北方旱区农作物抗旱种质资源研究繁育基地与种质库”、“主要类型旱作农区旱作农业技术规范与旱作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示范基地”,最终建成“国家旱作农业技术工程示范园区”。
标志性成果:
1.主要类型旱区节水农业优化结构
2.主要类型旱区节水高效旱作农业技术集成体系
已有的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明细表
|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规 格 型 号  | 
 产 地  | 
 单价(万元)  | 
 数量  | 
 备注  | 
| 
 1  | 
 高精度分液器  | 
 BRAND701B  | 
 德国  | 
 0.2171  | 
 1  | 
 
  | 
| 
 2  | 
 研究显微镜  | 
 BSH-F  | 
 日本  | 
 1.4535  | 
 1  | 
 
  | 
| 
 3  | 
 双筒生物显微镜  | 
 XSZ-3E  | 
 中国  | 
 0.1102  | 
 2  | 
 
  | 
| 
 4  | 
 倒置显微镜  | 
 
  | 
 中国  | 
 0.3950  | 
 1  | 
 
  | 
| 
 5  | 
 实体显微镜  | 
 SM-10  | 
 日本  | 
 0.6467  | 
 1  | 
 
  | 
| 
 6  | 
 大视野显微镜  | 
 SMZ-10  | 
 日本  | 
 0.4625  | 
 1  | 
 
  | 
| 
 7  | 
 相差显微镜  | 
 带荧光  | 
 
  | 
 0.5006  | 
 1  | 
 
  | 
| 
 8  | 
 紫外可见风光光度计  | 
 岛津UV-120-02  | 
 日本  | 
 0.6751  | 
 1  | 
 
  | 
| 
 9  | 
 光量子辐射光度计  | 
 LI-185B  | 
 德国  | 
 0.6267  | 
 1  | 
 
  | 
| 
 10  | 
 联合收割机  | 
 佳木斯3060  | 
 中国  | 
 9.2810  | 
 2  | 
 
  | 
| 
 11  | 
 自动气象工作站  | 
 MM950  | 
 英国  | 
 11.1150  | 
 3  | 
 
  | 
| 
 12  | 
 自动定氮仪  | 
 1030  | 
 瑞士  | 
 43.9900  | 
 1  | 
 
  | 
| 
 13  | 
 稳态气孔仪  | 
 LI-1600  | 
 美国  | 
 8.1272  | 
 2  | 
 
  | 
| 
 14  | 
 地理信息工作站  | 
 DELL GXPro200  | 
 中国  | 
 23.8625  | 
 1  | 
 
  | 
| 
 15  | 
 近红外分析仪  | 
 8620型  | 
 瑞士  | 
 28.3030  | 
 1  | 
 
  | 
| 
 16  | 
 种子精选机  | 
 
  | 
 中国  | 
 10.0000  | 
 1  | 
 
  | 
| 
 17  | 
 点播机  | 
 
  | 
 奥地利  | 
 32.0800  | 
 1  | 
 
  | 
| 
 18  | 
 积温仪  | 
 NYW-75型  | 
 中国  | 
 0.1  | 
 1  | 
 
  | 
| 
 19  | 
 解剖显微镜  | 
 ASZM45-45X  | 
 中国  | 
 0.28  | 
 2  | 
 
  | 
| 
 20  | 
 近红外分析仪  | 
 Inframatic-8620  | 
 瑞典  | 
 24.2293  | 
 1  | 
 
  | 
| 
 21  | 
 洗面筋机  | 
 Glutork2020型  | 
 瑞典  | 
 5.2330  | 
 1  | 
 
  | 
| 
 22  | 
 中型制粉机  | 
 Brabender Juniot  | 
 德国  | 
 9.0424  | 
 1  | 
 
  | 
| 
 23  | 
 种子测定仪  | 
 HM34  | 
 芬兰  | 
 1.5060  | 
 2  | 
 
  | 
| 
 24  | 
 摇床  | 
 
  | 
 德国  | 
 13.0000  | 
 1  | 
 
  | 
| 
 25  | 
 高速离心机  | 
 Gs-15R  | 
 美国  | 
 16.8420  | 
 1  | 
 
  | 
| 
 26  | 
 温度勾配恒温器  | 
 TG-100-ADCT  | 
 日本  | 
 8.7017  | 
 1  | 
 
  | 
| 
 27  | 
 多用电泳仪  | 
 LKB  | 
 中国  | 
 14.8370  | 
 1  | 
 
  | 
| 
 28  | 
 紫外风光光度计  | 
 DU650BECKMAN  | 
 美国  | 
 12.7469  | 
 1  | 
 
  | 
| 
 29  | 
 便携式叶面积仪  | 
 LZ-3000型  | 
 美国  | 
 2.9380  | 
 1  | 
 
  | 
| 
 30  | 
 万用显微镜  | 
 Zeiss  | 
 德国  | 
 17.2430  | 
 1  | 
 
  | 
| 
 31  | 
 气象色谱仪  | 
 SP510N  | 
 中国  | 
 1.2000  | 
 1  | 
 
  | 
| 
 32  | 
 721分光光度计  | 
 
  | 
 中国  | 
 1.5150  | 
 5  | 
 
  | 
| 
 33  | 
 电子天平  | 
 PM4600  | 
 中国  | 
 3.4628  | 
 6  | 
 
  | 
| 
 34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WFX-IA  | 
 中国  | 
 3.0000  | 
 1  | 
 
  | 
| 
 35  | 
 组织切片机  | 
 
  | 
 中国  | 
 1.8686  | 
 1  | 
 
  | 
| 
 36  | 
 高速离心机  | 
 CS-15R  | 
 中国  | 
 7.0616  | 
 4  | 
 
  | 
| 
 37  | 
 电泳仪  | 
 MWTIR-10R  | 
 中国  | 
 8.5658  | 
 1  | 
 
  | 
| 
 38  | 
 万能研究显微镜  | 
 VANOX  | 
 中国  | 
 6.9404  | 
 1  | 
 
  | 
| 
 39  | 
 低温冰箱  | 
 
  | 
 中国  | 
 6.6177  | 
 5  | 
 
  | 
| 
 40  | 
 测植物水势压力室  | 
 3005型  | 
 美国  | 
 1.2256  | 
 1  | 
 
  | 
| 
 41  | 
 生物显微镜  | 
 
  | 
 中国  | 
 0.0800  | 
 50  | 
 
  | 
| 
 42  | 
 种子活力测定仪  | 
 Vita-scose 11100  | 
 丹麦  | 
 0.4709  | 
 2  | 
 
  | 
| 
 43  | 
 体视显微镜  | 
 SZ  | 
 日本  | 
 0.1187  | 
 20  | 
 
  | 
| 
 44  | 
 解刨显微镜  | 
 ASZM45-45X  | 
 中国  | 
 0.2800  | 
 12  | 
 
  | 
| 
 45  | 
 红外测试仪  | 
 BAU-1型  | 
 中国  | 
 0.2600  | 
 1  | 
 
  | 
| 
 46  | 
 超净工作台  | 
 
  | 
 中国  | 
 0.1500  | 
 8  | 
 
  | 
| 
 47  | 
 单、双筒显微镜  | 
 
  | 
 中国  | 
 0.1102  | 
 40  | 
 
  | 
| 
 48  | 
 电子扫描仪  | 
 C8-920  | 
 中国  | 
 3.1463  | 
 1  | 
 
  | 
| 
 49  | 
 酸度计(含数字式)  | 
 DECKNM  | 
 中国  | 
 2.1866  | 
 1  | 
 
  | 
| 
 50  | 
 计算机  | 
 
  | 
 中国  | 
 0.8000  | 
 50  | 
 
  | 
拟增加实验仪器设备明细表
|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规 格 型 号  | 
 产 地  | 
 单价 (万元)  | 
 数量  | 
| 
 1  | 
 氨基酸分析系统  | 
 Biochrom20  | 
 Amersham Pharmacia  | 
 70.00  | 
 1  | 
| 
 2  | 
 多功能电泳系统  | 
 MultiphorII  | 
 Amersham Pharmacia  | 
 12.60  | 
 1  | 
| 
 3  | 
 台式高速离心机  | 
 Microtuge lite  | 
 Beckman  | 
 2.50  | 
 5  | 
| 
 4  | 
 真空冷冻干燥系统  | 
 SNL315SV  | 
 SAVANT  | 
 18.00  | 
 1  | 
| 
 5  | 
 超速冷冻离心机(27000rpm)  | 
 
  | 
 Beckman  | 
 41.00  | 
 1  | 
| 
 6  | 
 大容量低速冷冻离心机  | 
 J6-HC  | 
 Beckman  | 
 11.50  | 
 1  | 
| 
 7  | 
 分析天平(0-210/0.1mg)  | 
 AG204  | 
 梅特勒  | 
 2.50  | 
 1  | 
| 
 8  | 
 植物生长箱  | 
 PGW 36  | 
 加拿大  | 
 18.00  | 
 1  | 
| 
 9  | 
 单道移液器(系列)  | 
 
  | 
 梅特勒  | 
 3.00  | 
 10  | 
| 
 10  | 
 恒温水浴摇床  | 
 SBS30(24L)  | 
 英国  | 
 2.50  | 
 2  | 
| 
 11  | 
 空气浴摇床  | 
 TEQ  | 
 德国  | 
 2.50  | 
 2  | 
| 
 12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DU-7A  | 
 Beckman  | 
 15.00  | 
 2  | 
| 
 13  | 
 恒温摇床(光照)  | 
 4586  | 
 Forma  | 
 15.00  | 
 2  | 
| 
 14  | 
 全自动数码成像分析系统  | 
 GeneGenius  | 
 美国  | 
 14.60  | 
 1  | 
| 
 15  | 
 荧光显微镜  | 
 E800EFUV  | 
 日本  | 
 24.50  | 
 1  | 
| 
 16  | 
 生物图像分析系统  | 
 FR-1000型  | 
 复日公司  | 
 40.00  | 
 1  | 
| 
 17  | 
 倒置显微镜  | 
 TE300  | 
 日本  | 
 22.00  | 
 l  | 
| 
 合 计  | 
 
  | 
 
  | 
 
  | 
 
  | |
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ios/安卓版-Webgame Platform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