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要求   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繁育和合理利用植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通过课程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植物育种的基本理论和育种规律,而且要掌握植物育种的各种育种途径、方法和技术,同时要明确植物育种各个工作环节和主要工作内容与标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植物育种科学方面的实践能力、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是配合课堂理论教学达到以上教学目的的主要教学环节。通过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要求达到①使学生加深对植物育种原理、途径、方法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植物育种规律,明确植物育种的途径和方法;②使学生掌握植物育种全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和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③使学生掌握有关目标性状的测试、鉴定、观察、记载、度量、选择的方法和标准,培养学生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开展植物育种科学研究和新品种选育的工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条件   1.实验室   根据实验内容,植物育种学实验室分为常规实验室和专用实验室。常规实验室主要用于植物直观性状的测试、鉴评和传统育种技能的实验,除了有完备的常规仪器设备外,还应设置不同繁殖、授粉方式代表植物的教学标本。   专用实验室主要用特殊育种技能的实验和特殊性状的测试和鉴评。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品质分析实验室、分子育种实验室、染色体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室应设置实验操作挂图,对演示性实验应设置教学录像片。   2.植物育种实验场(或植物育种标本区)   (1)植物品种生态类型和品种演变,以小麦为标样,种植不同小麦生态区标准品种各2-3个;种植关中麦区不同历史时期代表品种,为小麦生态类型和品种演变提供实验材料。   (2)资源圃、亲本圃   种植主要栽培植物的种、亚种(变种)及品种类型,为不同植物种、亚种(变种)和品种的识别和鉴别提供材料,也为植物杂交提供亲本材料。   (3)选种圃   种植杂种F1及其分离世代育种材料(杂种及后代材料,诱变材料,组培后代材料,远缘后代材料,转基因材料等),为育种材料的性状观察、鉴定、性状记载、评价、选择提供不同世代的实验材料。   (4)品系鉴定圃   种植从选种圃升级的新品系,筛选杂种优势明显的优优组合等,为优系筛选、优势组合筛选提供实验材料。   (5)品种(系)比较试验   种植从鉴定圃升级的新品系,与对照品种进行有重复的产量比较试验和有关农艺性状比较,决选优系进行区域试验。   三、实验材料   按具体实验内容而定   四、实验教学主要内容   实验一、植物品种生态类型及品种演变   (一)实验目的   认识植物品种生态类型,建立植物品种地区性的概念;   了解植物品种演变规律,建立植物品种时间性的概念;   (二)主要内容   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进行品种生态类型及品种演变实验。   不同生态类型品种和演变品种越冬期-抽穗期-成熟期不同生育时期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生育期观察记载,最后分析归总小麦品种生态类型特点及品种演变规律,完成结果报告。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二、植物品种类型及丰产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认识不同品种类型结种特点,建立植物高产品种类型的概念;认识不同品种类型产量因素构成特点,建立植物品种高产群体结构的概念;了解植物品种丰产性测定原理,掌握田间调查和产量测定原则、标准和方法技术。   (二)主要内容   以小麦、玉米、棉花不同株型结构和不同产量因素构成的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播量试验,分生育期进行群体性状和产量性状调查,取样段收获计产并计算收获指数,最后分析归总高产品种类型特点和植物品种丰产性测定技术。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三、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掌握自交(小麦)、常异交(棉花)、异交(玉米)、无性系(甘薯)植物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内容   不同繁殖、授粉方式植物的有性杂交技术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四、杂交育种程序及杂种后代选择   (一)实验目的   掌握杂交育种程序,明确杂种后代工作内容,掌握杂种后代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以小麦育种试验(F1—F6—品系鉴定—品种比较)为材料,分生育期观察记载不同世代性状表现特点,并分世代进行组合评价和性状选择(个体选择和群体选择),最后归总杂交育种程序和系谱处理杂种后代的工作要点和选择原则。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五、植物抗病性鉴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抗病性鉴定方法,明确植物抗病性记载方法和标准,为抗病性选择提供依据。   (二)实验内容   以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和棉花枯萎(或黄萎)病抗性鉴定为例,分别选用抗病和感病材料设置田间人工病圃,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在病害盛发期进行抗病性调查和记载并计算病情指数,归总参试材料的抗病性表现。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六、杂交种制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明确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掌握杂交种制种技术。   (二)实验内容   以玉米自交系杂交制种,小麦三系法、二系法、化学杀雄制种及烟草人工杂交制种和油菜的自交不亲和系制种为实验对象,参观亲本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区,并亲自操作有关杂交制种过程,归总杂交制种技术。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七、植物杂种优势测定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杂种优势表现,掌握杂种优势测定技术   (二)实验内容   以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或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系为材料,观察杂种优势在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方面的表现,并对杂交种和亲本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和测定,按杂种优势测定公式计算杂交种各性状的优势指数。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八、植物辐射诱变   (一)实验目的   了解辐射诱变技术,分析辐射后代性状表现,掌握植物辐射育种主要技术环节。   (二)实验内容   参观钴源和利用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植物(小麦、玉米等)干种子,田间种植辐射后代(m1—m5),观察记载各世代性状表现(辐射效应、突变性状表现、性状分离特点等),并进行突变体选择和鉴定。   (三)实验地点   辐射源所在地,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九、植物化学诱变   (一)实验目标  初步掌握化学诱变处理方法,鉴定化学诱变效应。   (二)实验内容  以玉米自交系种子或小麦纯系种子为材料,利用化学诱变剂进行诱变处理,种植化学诱变后代(m1—m5),观察记载各世代性状表现,并进行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实验室,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十、植物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训练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掌握多倍体直接和间接鉴定技术。   (二)实验内容   用浸渍法处理二倍体玉米、水稻种子,处理过的种子和未处理的种各用一部分种子催芽,直接镜检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一部分种子田间播种,观察植株形态结构和育性的变化及镜检叶片气孔、保卫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实验室,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十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小麦、玉米花药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程序和操作技术,明确在育种上利用单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二)实验内容   以小麦杂种F1或F2,玉米自然群体或人工群体为实验材料,按照各自花药培养的程序和操作技术进行花药培养,并获得花粉植株,对花粉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和单倍体人工加倍获得纯合二倍体(2n)植株。   (三)实验地点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植物育种标本区   实验十二、小麦品种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练习鉴定小麦品种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以强筋小麦品种和弱筋小麦品种的面粉为材料,用手洗法洗出面筋,烘干后称重,计算面筋含量,根据面筋含量计算蛋白质含量。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实验室   实验十三、植物蛋白质含量测定(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蛋白质含量测定原理,学会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植物粗蛋白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以小麦、大豆、芝麻、向日葵籽粒为材料,或以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籽粒为材料,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供试材料蛋白质含量。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实验室或品质分析实验室   实验十四、S.D.S沉淀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   练习SDS沉淀值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以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品种的全麦粉为材料,用SDS沉淀值测定法测定供试材料的沉淀值。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实验室或品质分析实验室   实验十五、棉花纤维品质测定   (一)实验目的   练习测定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的基本方法,比较评价棉属、种间、陆地棉品种间纤维品质的优劣。   (二)实验内容   以中棉、非洲棉、海岛棉各一个品种的棉样和陆地棉3个有代表性品种的棉纤维为材料,测定供试材料纤维的长度、强度、细度、成熟度等纤维品质性状,比较评价供试材料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实验室   实验十六、作物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   熟悉室内考种的基本项目和标准,掌握室内考种技术。   (二)实验内容   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各3个代表性品种或育种后代材料为供试材料,按各自室内考种项目和技术分别进行室内考种。   (三)实验地点   植物育种实验室   五、实验教学时数分配。 
| 
 序号  | 
 实  验  项  目  | 
 学时  | 
 实验类别  | 
 实验类型  | 
 实验内容  | 
 具体要求  |  
| 
 1  | 
 实验1植物品种生态类型及品种演变  | 
 2  | 
 田间  | 
    | 
    | 
    |  
| 
 2  | 
 实验2植物品种类型及丰产性测定  | 
 2  | 
 田间  | 
    | 
    | 
    |  
| 
 3  | 
 实验3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 
 2  | 
 田间  | 
    | 
    | 
    |  
| 
 4  | 
 实验4杂交育种程序及杂种后代选择  | 
 4  | 
 田间  | 
    | 
    | 
    |  
| 
 5  | 
 实验5植物抗病性鉴定  | 
 2  | 
 田间  | 
    | 
    | 
    |  
| 
 6  | 
 实验6杂交种制种技术  | 
 2  | 
 田间  | 
    | 
    | 
    |  
| 
 7  | 
 实验7植物杂种优势测定技术  | 
 2  | 
 田间  | 
    | 
    | 
    |  
| 
 8  | 
 实验8植物辐射诱变  | 
 2  | 
 田间  | 
    | 
    | 
    |  
| 
 9  | 
 实验9植物化学诱变  | 
 2  | 
 田间  | 
    | 
    | 
    |  
| 
 10  | 
 实验10植物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 
 2  | 
 田间  | 
    | 
    | 
    |  
| 
 11  | 
 实验1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2  | 
 实验室  | 
    | 
    | 
    |  
| 
 12  | 
 实验12小麦品种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测定  | 
 2  | 
 实验室  | 
    | 
    | 
    |  
| 
 13  | 
 实验13植物蛋白质含量测定  | 
 4  | 
 实验室  | 
    | 
    | 
    |  
| 
 14  | 
 实验14 SDS沉淀值测定  | 
 2  | 
 实验室  | 
    | 
    | 
    |  
| 
 15  | 
 实验15棉花纤维品质测定  | 
 4  | 
 实验室  | 
    | 
    | 
    |  
| 
 16  | 
 实验16作物室内考种  | 
 2  | 
 实验室  | 
    | 
    | 
    |    |